0311-69009595

警惕城市绿化“隐形杀手”:烟粉虱的危害与防制策略

首页    行业新闻    警惕城市绿化“隐形杀手”:烟粉虱的危害与防制策略

 

在城市绿意盎然的背后,一场由烟粉虱引发的“生态危机”正悄然上演。作为全球100种入侵物种之一,被世界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第二大农业害虫,且唯一被冠以“超级害虫”之名的昆虫,烟粉虱的影响力早已跨越农田,延伸至城市的每一片绿叶之上,对城市绿化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


烟粉虱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,涵盖了农作物、林木、花卉、蔬菜、杂草等600余种植物。城市的“温岛效应”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,而田间农作物的季节性收获,促使烟粉虱为寻找新的寄主和食物,大规模迁飞到城市的绿化树木以及花草上。无论是街边的行道树,还是公园里娇艳的花卉,抑或是小区内的绿植,都难以逃脱烟粉虱的侵害。

 

烟粉虱对城市绿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。它不仅直接刺吸植物汁液,致使植物叶片褪绿、变黄、萎蔫,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,降低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,还会分泌大量蜜露,引发煤污病。当你看到城市绿植叶片上覆盖着一层黑乎乎、黏糊糊的物质时,很可能就是烟粉虱的“杰作”。煤污病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美观,阻碍叶片进行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,进而削弱植物的生长势,长期积累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。更为严重的是,烟粉虱还是300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,这意味着它在城市绿化植物间穿梭时,很可能引发植物病毒病的大规模流行,进一步破坏城市绿化景观。

面对烟粉虱的肆虐,城市绿化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必须积极行动,采取有效的防制策略。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且环保的方法。利用烟粉虱成虫强烈的趋黄性,在绿化区域悬挂黄色纸板,并在纸板上涂抹10号机油、凡士林油或其他粘着物制成黄板。黄板应设置于植株行间,与植株高度相平或处于植株冠层的上部,这样能最大程度吸引烟粉虱成虫。每隔7 - 10天,需对黄板进行重涂,以保持其粘性,确保防治效果。黄板就像一个个绿色的“陷阱”,无声地捕捉着烟粉虱,减少其种群数量。

 

喷药防治则是应对烟粉虱大规模爆发时的有力手段。常用的药剂有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、30%啶虫脒1000倍液、1.8%阿维菌素2000倍液、10%扑虱灵1000倍液等。在喷药时,要特别侧重叶背喷药,因为烟粉虱喜欢聚集在叶片背面。同时,为避免烟粉虱产生抗药性,应采用不同农药交替使用的方式,每次间隔7天,连续用药3次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城市中可能与居民生活密切接触的绿化植物,如小区内的花草、公园中的观赏植物等,在采收(或修剪)前15天应停止用药,以防止农药残留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。

除了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外,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也具有重要意义。生物防治方面,可以引入烟粉虱的天敌,如捕食螨、丽蚜小蜂等。丽蚜小蜂能够将卵产在烟粉虱的若虫体内,待卵孵化后,小蜂幼虫会取食烟粉虱若虫,从而达到控制烟粉虱数量的目的。生态调控则强调通过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,增加植物多样性,营造不利于烟粉虱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。例如,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,避免单一植物大面积种植,减少烟粉虱的适宜寄主,降低其爆发的风险。

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形象。烟粉虱的危害不容小觑,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,加强监测和预警,及时发现并处理烟粉虱虫害。同时,还应加强科普宣传,提高市民对烟粉虱危害的认识,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保护中来,共同守护城市的绿色家园,让城市的每一片绿叶都能免受烟粉虱的侵害,绽放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。


 

2025年2月21日 14:59
浏览量:0
收藏